國中
蔣部長:教育要看到人,而不是數字(上)
2014-06-23
資料來源: 聯合新聞網
十二年國教首屆第一次免試放榜,錄取率達九二.七七%,其中有六成三、超過十三萬人以第一志願錄取。然而與此同時,也傳出不少考生因受志願序拖累而高分落榜或低就,有人痛哭流涕,有人傷心欲絕,許多民眾並為此走上街頭抗議。兩相對照,顯示十二年國教距離理想目標,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對於這次免試分發的結果,教育部長蔣偉寧似頗為自得。他表示,六成三學生以第一志願錄取高中職,顯示「適性輔導」政策奏效;此外,有六成錄取生第一志願選填高職,也意味過去「高中優先」的迷思有打破的傾向。如此解讀,或者是為舒緩外界責難的壓力;然而,若以這些數字說明十二年國教已平順上路,恐有粉飾太平之虞。
不可否認,有更多國中畢業生選擇進入技職體系,而不再盲目跟隨升學潮流進入高中,確實是可喜的現象。但這樣的變化,恐怕不是十二年國教政策「正確指引」的結果,而是由於近十幾年來大學畢業生過度量產,以致高不成、低不就,甚至淪為職場敗犬,而激發的社會覺悟。因此,有更多父母覺悟到不如讓子女學習「一技之長」的重要,而社會風氣的多元開放,也鼓舞更多學生提早追逐自己的興趣與職場技能。
若進一步觀察,在蔣偉寧認為「可喜」的兩項趨勢中,所謂「六成三以第一志願錄取」以及「六成錄取生選填高職為第一志願」,可能交叉顯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。那就是:整個入學制度的不確定性,逼得學生只好「降格以求」,放棄自己追求卓越的渴望;或者,學生在懲罰性的「志願序」威脅下,被迫調低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值,選填志願只能「退而求其次」,以策安全。
如果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,那麼,再高的「第一志願錄取率」,恐怕也沒有太多意義。甚至,就算將來做到全部學生都能以第一志願錄取,又能說明教育品質是百分百嗎?甚至可以這樣的制度設計,將會損害學生的企圖心。
更多請看:
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1/8757836.shtml
十二年國教首屆第一次免試放榜,錄取率達九二.七七%,其中有六成三、超過十三萬人以第一志願錄取。然而與此同時,也傳出不少考生因受志願序拖累而高分落榜或低就,有人痛哭流涕,有人傷心欲絕,許多民眾並為此走上街頭抗議。兩相對照,顯示十二年國教距離理想目標,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對於這次免試分發的結果,教育部長蔣偉寧似頗為自得。他表示,六成三學生以第一志願錄取高中職,顯示「適性輔導」政策奏效;此外,有六成錄取生第一志願選填高職,也意味過去「高中優先」的迷思有打破的傾向。如此解讀,或者是為舒緩外界責難的壓力;然而,若以這些數字說明十二年國教已平順上路,恐有粉飾太平之虞。
不可否認,有更多國中畢業生選擇進入技職體系,而不再盲目跟隨升學潮流進入高中,確實是可喜的現象。但這樣的變化,恐怕不是十二年國教政策「正確指引」的結果,而是由於近十幾年來大學畢業生過度量產,以致高不成、低不就,甚至淪為職場敗犬,而激發的社會覺悟。因此,有更多父母覺悟到不如讓子女學習「一技之長」的重要,而社會風氣的多元開放,也鼓舞更多學生提早追逐自己的興趣與職場技能。
若進一步觀察,在蔣偉寧認為「可喜」的兩項趨勢中,所謂「六成三以第一志願錄取」以及「六成錄取生選填高職為第一志願」,可能交叉顯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。那就是:整個入學制度的不確定性,逼得學生只好「降格以求」,放棄自己追求卓越的渴望;或者,學生在懲罰性的「志願序」威脅下,被迫調低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值,選填志願只能「退而求其次」,以策安全。
如果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,那麼,再高的「第一志願錄取率」,恐怕也沒有太多意義。甚至,就算將來做到全部學生都能以第一志願錄取,又能說明教育品質是百分百嗎?甚至可以這樣的制度設計,將會損害學生的企圖心。
更多請看:
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1/8757836.shtml